一是开展专项行动。以“全域无死角、整治无盲区”为目标,组织各乡镇集中力量推进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站(点)专项治理,根据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站(点)收储量,合理调配清运频次,保证日常垃圾及时清理,杜绝反复出现的“垃圾桶本身成为垃圾”现象;规范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站(点)使用,力求做到分类处置、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。
二是强化检查指导。持续深化落实“周巡查、月评估、季通报”督查机制,累计通报并整改问题点位262处;建立重难点问题“乡镇自查+区级抽查+建档编号”监督体系,对照整治标准,加大对环境整治重难点问题动态监管,按照降档销号工作原则强化点位管理,防范问题反弹回潮。
三是坚持常态长效。借助乡村文明积分制,升级乡村自治能力,结合村庄清洁行动、周末大扫除等常态化活动,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,带动基层干部及群众志愿者近2万人次,清理各类垃圾杂物1万余吨,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迈入长效化。
分享到: